王德健
張俊卿,1974年7月出生于甘肅永登。她是中學正高級教師,也是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會員、白銀市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理事。自1995年7月踏上工作崗位,她便扎根于景泰縣第四中學,一心撲在音樂教學事業(yè)上。她主持完成4項省級課題,美育改革創(chuàng)新成果榮獲省級一等獎。2024年,她帶領的學生樂團在甘肅省教育廳主辦的展演活動中大放異彩,贏得廣泛贊譽。
1995年7月,從永登師范學校畢業(yè)的張俊卿,懷揣著對音樂教育的美好憧憬,踏入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局職工子弟學校(景泰四中的前身)。在這里,她成為全校唯一的音樂教師,挑起了從學前班到九年級全部音樂課的重擔。為了讓課堂更生動有趣,她將兒歌與舞蹈動作巧妙結合,還自費訂閱《兒童音樂》雜志,從中汲取靈感。
那時,電子琴教學是個難題,既缺教材又少經(jīng)驗。張俊卿沒有退縮,她邊學邊摸索,自己編寫教材。在她的耐心指導下,學生們從零基礎起步,慢慢學會了自彈自唱,部分孩子甚至掌握了伴奏技巧。在學校雙基達標驗收時,她帶領學生表演的兒童歌曲聯(lián)奏,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評價,這也成為她音樂教育道路上的首個亮眼成果。
2011年版《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》頒布,更強調基礎性、綜合性和實踐性。張俊卿根據(jù)新要求調整教學內容,把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融入審美感知和情感體驗中。在教學過程中,她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作品背景,拓寬知識面;采用小組合作學習、探究式學習等方法,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。這一時期,她撰寫了《感悟音樂之美,打造高效課堂》《對校園音樂文化現(xiàn)狀的認識與思考》等多篇論文,在省內外知名雜志發(fā)表。此外,她還主持完成多項省級重點課題和市級課題,摸索出一套適合縣域初中學生發(fā)展的教學方法和策略。
2022年4月,《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發(fā)布,音樂教育理念再次更新,強調以核心素養(yǎng)為導向,注重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和創(chuàng)新精神培養(yǎng)。張俊卿將自己的教育理想定位為“音樂,讓生命更美好”,結合能力型課堂的要求,把核心素養(yǎng)培養(yǎng)融入日常課堂教學。她結合大概念思想和大單元教學理念,對教材進行梳理整合,嘗試開展大單元主題教學。她設計了《泥土的歌》《梨園百花》《中國流行音樂》等大單元主題教學課程。為了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體驗,她通過組建社團、邀請藝術家現(xiàn)場表演講解等方式,構建了“課堂+社團”的美育教學模式。
此外,她還積極嘗試跨學科教學,與歷史老師合作,將音樂與歷史學科融合,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綜合能力。
2022年,張俊卿申報的省級重點課題《農(nóng)村學生綜合發(fā)展社團活動的實踐與研究》成功立項。期間她撰寫了三篇研究成果論文,均發(fā)表在省級刊物上,并于2024年順利完成課題結題工作。
憑借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貢獻,張俊卿晉升為全省為數(shù)不多的中小學正高級音樂教師。2024年,她帶領的學校樂團在景泰縣中學生器樂演奏比賽中勇奪第一名,在白銀市比賽中獲得第四名,并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培養(yǎng)學生樂團,參加甘肅省教育廳主辦的交流展演活動。
張俊卿堅信,一個人的價值體現(xiàn)在她所創(chuàng)造的價值之中。通過多年的努力,她已經(jīng)實現(xiàn)了自身的價值。但她并未滿足于此,依舊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教學事業(yè)中,將其視為畢生追求。她用實際行動踐行“音樂,讓生命更美好”的教育理想。